免疫系统的攻防和故障
1. 攻防
事实上,对于免疫系统的每一种防御策略,总有一些病原体能躲开、摧毁它,甚至反过来利用它。免疫系统用到的几乎每一种交流信号都有可能被阻断、被破坏、被扰乱。
比如结核分枝杆菌,它被肺部的巨噬细胞吞噬之后,会欺骗巨噬细胞,以免被送到溶酶体里。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来说,它不仅可以躲过溶酶体这一劫,而且还会在巨噬细胞里获取营养并增殖,将猎手变成它的猎物。当它们增殖到一定程度,就耗尽了细胞的资源,进而细胞破裂,然后细菌就会继续传播。在这种情况下,身体就难以阻止它们了,这也是结核分枝杆菌如此折磨人的原因。
溶酶体是一个流动的充满了酸性溶液的密室,它是巨噬细胞分解其猎物的场所,相当于巨噬细胞的胃,细菌一旦进入就会猝死。
还有很多例子。比如一种链球菌会从周围收集细胞分泌的蛋白,避免让人体识别出它们的细菌身份;疟原虫会躲到血液的红细胞里;HIV 病毒会攻击免疫 T 细胞,破坏人体的免疫应答;砂眼衣原体进入细胞之后,会阻止细胞发出受感染的信号;奈瑟氏淋球菌会分泌一种蛋白分子来促进细胞的免疫抑制,这实际上相当于传递出一个虚假的安慰信号,阻止免疫系统发动必要的攻击。
每一种险恶的病原体都有其独特的策略来操纵免疫系统,如果它们很容易搞定,两三下就被免疫系统制服了,那我们可能就不会听说有肺结核、疟疾、艾滋病、衣原体感染或者淋病了。
2. 种种故障
一个系统越复杂,它出错的方式就越多,免疫系统也不例外。免疫系统要完成的任务非常多样、非常精细,它出错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。
下面是一个简要概述。
2.1 免疫病理学
对身体来说,即使是一个顺利执行的免疫应答也有其代价。在免疫系统对感染反应的关键时刻,免疫细胞在追捕逃逸的细菌(它们以极快的速度分裂、复制)或是努力迅速找出那些已经感染了病毒的细胞,各种有害的酶和病原体的片段在体液里流动,一些意外伤害似乎在所难免。
事实上,许多情况下病原体本身并没有那么有害,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才是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:正常的身体组织,那些“无辜的吃瓜群众”,往往会在免疫细胞追捕病原体的过程中遭到重创。对于慢性疾病,这种情况尤为严重,因为病原体非常善于躲藏,神出鬼没。结果,免疫系统一再地发起攻击,身体因此遭殃。
2.2 免疫缺陷疾病
当免疫系统的某个环节缺失了,或是不工作了,人体就会出现免疫缺陷疾病。有时候,这是一种遗传疾病,源于某种基因突变;有时候,这是环境因素的作用。
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艾滋病(全名: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),这是源于 HIV 病毒攻击 T 细胞,导致身体的免疫应答严重受损,从而容易引发其他感染。
2.3 炎症不消退
炎症反应之所以出现,是由于蛋白信号召集白细胞和抗菌物质来到感染位点,引起附近的血液和淋巴液加速流动,以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达到最佳效果。炎症反应是正常免疫应答的一部分,随着免疫过程的结束它也会自然消退。
不过,由于种种原因,如果炎症反应迟迟没有消退,继续引起疼痛和伤害的时候,就有问题了。
2.4 自身免疫病
因为免疫系统有可能对任何东西发起攻击,它当然也有可能攻击身体内的任何分子和细胞。当然,人体内也有一种筛选机制避免免疫系统攻击自身,但它一旦出错,我们就会患上自身免疫病。
如果它攻击的是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,就会患上 I 型糖尿病。如果是其他的细胞类型,就可能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红斑狼疮、多发性硬化症、自身免疫型肝炎、重症肌无力、克罗恩病等。自身免疫病我们可能都听说过,因为它非常普遍。
2.5 过敏症
有时候免疫系统会过分敏感,对无害的抗原小题大做。
Last updated